金寨縣是中國共產黨創立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,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發源地。1924年建立黨組織;1927年到1929年,相繼爆發了立夏節、六霍等著名的武裝起義,成立了紅十一軍三十二師、三十三師,組建了紅一軍、紅四軍、紅二十五軍;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后,又組建了紅二十七軍,重建了紅二十八軍,在金寨堅持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,直至全國解放。
在革命戰爭年代,全縣有10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,解放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10618人,占全省烈士總數的1/5;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被授予上將以上軍銜的有59人,其中上將1人,中將8人,擔任過省部軍級領導職務的200多人,是全國著名的“將軍縣”?,F存革命遺址285處,革命歷史陳列室8處,被譽為“紅軍的故鄉,將軍的搖籃”。
1960年,經省政府批準,在金寨縣城梅山建立革命烈士陵園,以后相繼建設了由劉伯承題寫塔名的革命烈士紀念塔、由鄧小平題寫館名的金寨革命博物館,由洪學智題寫館名的紅軍紀念堂等,江澤民就陵園題寫了金寨縣烈士紀念館,以及紅軍村、紅軍墓。陵園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,每年接待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群眾有20余萬人。金寨革命烈士陵園距梅山湖旅游區3公里,距六武高速下道口11.5公里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